80年代的电影电视免费观看记忆
在那个还没有网络视频、没有会员制、没有付费墙的80年代,电影和电视以其独有的方式,悄然在无数少男少女的心中播下梦的种子,每个周末的下午,当村口的大喇叭响起《霍元甲》的经典曲调,一群群孩子便像潮水般涌向村里的公共大礼堂;而每当夕阳西下,家家户户打开电视的那一刻,整个村庄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叫作“期待”的香气,这一切,都和“免费观看”四个字紧密相连,那是属于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1. 乡间的露天银幕:童年的欢声笑语
夏日的傍晚,农村的夜空总是那么明净如洗,那时候的孩子们,并没有什么电子产品,也没有“宅”在家的习惯,每当得知村里要放电影的消息,小伙伴们就会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奔走相告,他们带着自家做的板凳,提着小板栗和瓜果,早早地占好位置,那时候的电影大多来自县里的文化站或者流动的放映队,影片内容各异:《少林寺》、《大侠霍元甲》、《上海滩》、《白蛇传》……每部影片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对江湖、爱情、热血的憧憬。
露天电影总是伴随着夏夜的微风和孩子们此起彼伏的欢笑,大人们或坐或卧,手摇扇子,眼观银幕;小孩子们则常常是前跑后颠,追逐嬉闹,那时的电影不需要门票,只要等待时机成熟便可以享受这难得的视听盛宴,也许因为免费,这份文化的滋养显得更加珍贵,让那些小小的心灵在光影交错间得以无限的驰骋。
2. 电视机前的家人时光:温暖的守候
随着时代的进步,80年代后期,电视机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在那个物质还相对匮乏的年代,一台黑白电视机几乎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娱乐设备,每到傍晚时分,无论是晚饭前还是晚饭后,总能看到各家各户的电视机里传来的画面和声音,那时的电视剧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分集、广告的打扰,往往是一气呵成地连播几集,这对于幼时的我们而言可真的是“一次性的奢侈”。
曾几何时,《射雕英雄传》、《霍元甲》在电视上播出时万人空巷,大人们下班后急忙回家为的就是那几个难得看剧的黄金时段;孩子们则早早守在电视机旁,生怕错过一个观察“大侠”的机会,电视剧《济公》、《西游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性记忆,而最令孩子们兴奋的还是周末晚上黄金剧场里的《唐老鸭与米老鼠》,那遥远的美国动画也竟然在中国的荧屏上找到了归属感,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80年代不设门槛的免费观看政策,使得几乎每一个家庭都能共享这份文化的欢乐。
3. 盲目的“小字辈”与偶像崇拜
提及80年代的影视文化,不得不提那个年代的明星们是如何走进每一户家庭的,不同于今天网络、自媒体对艺人的追捧模式,80年代的明星们靠着优质的影视作品和节目默默耕耘在观众的心里。《少林寺》中的李连杰,《上海滩》的周润发,《射雕英雄传》的金庸剧目……这些影视作品的男女主角成了无数少年少女心中的偶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们模仿学习,那种纯真的存在感对于初识世界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来阻止价值观成形前受外界干扰的机会太多——来自长辈教诲、来自同侪模仿,而颇为有趣的是当时为了看一部偶像演播的剧目许多孩子都“起早贪黑”——白天上学晚上放学后一马当先迎着夜幕又要早早地起床务农只为多体验人生几度希望能在相同的日月中早日推窗见偶像。《南征北战》《地道战》《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这些国产战争片和《佐罗传奇》《神探奇兵》《大西洋底来的人》等美剧让一代人初识世道更替与成年人的世界那种意义艰深的启迪中无疑带着一份纯粹的激励与向往仿佛每一个角色都成为男孩心中奔赴前方的潜在形象成了孩童意识里的一道绕不开的必要阶段。
4. 被岁月遗忘的免费流淌:流年退役之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